close

日常滲透

1)老師示範

在用餐中可以發現很多孩子常見的不良習慣。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的以身作則法。我們應該謹言慎行,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幫助孩子樹立起良好的進餐習慣。

A 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培養

良好的習慣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進行。比如吃飯時的用餐禮儀,有的孩子咳嗽、打噴嚏時沖著別人或沖著碗,不捂嘴或扭頭,污染了自己和別人的飯食,極不衛生。

我們可以在飯後,讓孩子在陽光下觀察在打噴嚏時鼻子裡的噴嚏會噴多遠。如果不把鼻子捂起來,會把病菌傳染給別人,同時也是不禮貌的行為。在培養練習中,可通過諸多的遊戲讓孩子進行反復練習。

對於中大班的孩子來說,還可對他們採用比賽的形式,如能自己主動吃飯,飯菜交替,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的;用餐時能保持乾淨,知道將食物殘渣放進空碗的;飯後能整理餐桌,輕輕放回餐具的;飯後安靜遊戲,不影響其他用餐孩子的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,以鞏固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和以勞動為榮的思想。

B、通過多種形式來鞏固培養良好習慣

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經常出現一些吃飯掉米粒、餐具亂扔、洗手方法不正確,沒有秩序、沒有正確的漱口、擦臉的不良現象。我們老師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形式的開展,如:用兒歌、圖片的形式,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。

例如:講述故事“漏嘴巴的大公雞”,運用音樂節奏認知古詩“憫農”引導孩子吃飯不掉米粒;中班的孩子可以以情境表演“娃娃家”,讓孩子感受餐具亂扔的淩亂場面,然後讓孩子將餐具收拾好,體驗環境整潔的好處,從而使孩子懂得整理餐具的重要性。

2)同伴榜樣

有時,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往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作用。因此,我們在孩子進餐環節中要充分利用同伴之間的影響關係。讓孩子在別人的表揚聲中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,並激發他們樂意向別人學習的欲望。

比如在大班,孩子飯前的正確洗手,雖然老師已經用兒歌等趣味遊戲來引導孩子,但是如何來鞏固呢?我們可以讓孩子做小幫手,不僅使洗手時人員有序,而且使孩子的正確行為得到了別人的肯定。

觀察引導
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,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去不斷引導孩子,發現他們的閃光點,去表揚,去誇大;發現他們的不足,去引導,去反思。歸結下來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孩子的特點,用四種途徑去引導孩子:

1)物質鼓勵,使孩子自身得到肯定。

對偏食、剩飯的孩子只要他們吃多了一點點,吃快了一點點,老師都應該給予鼓勵,哪怕只是給孩子一朵小紅花,一張小貼紙,都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,促使孩子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。

2)座位安排,使孩子進餐得到興趣。

以前,為了老師的便於管理,我們會把教室內座位在一組的孩子放在一起吃飯。這樣做效果不是很理想,導致孩子吃飯像完成任務。後來,我們老師改變了方法,在桌子上用一些圖片並加上文字讓孩子自由選擇去哪組吃飯,而且還給每一桌取了好聽的名字。這樣每天孩子可以自由選擇,和不同的朋友在一起吃飯,孩子們吃的多了,吃的有趣了,吃的快了。

3)打預防針,使孩子情緒得到高漲。

通過長期接觸,老師已經基本知道班級裡哪些孩子對某種食物能吃多一些,哪些就少吃或者一口不吃。對待這類孩子,我們可以在飯前,先和他們談談話,做做遊戲,然後讓孩子們猜猜今天吃什麼菜,然後告訴他們多吃這種蔬菜會長高,長聰明,看誰吃得又多又香。這樣,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,相互比著吃,往往會吃得很香。

4)逐漸加量,使孩子信心得到增加。

家庭的寵愛往往使有些孩子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,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,也是不太現實的。對這類孩子,我們和保育老師商量後,可以開始給他少盛點,以後逐漸增加,讓他慢慢地逐漸適應,不感到很痛苦。

 

個別糾正

  1)瞭解觀察,及時溝通

  個別孩子進餐情況有特殊,在這個時候,老師就應該注重和保育員、家長的配合交流。對個別能力弱的孩子老師和保育員要隨時觀察,幫助孩子的個別需求,並且及時檢查孩子的行為習慣。及時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實際情況,與家長及時溝通,請家長在家也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。


  2)遊戲鞏固,動手操作

  對於小班和中班的孩子來說,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強,老師如果當面批評指正孩子,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傷害。老師可以在非正式區角活動中為孩子創設環境,引導孩子來區域中遊戲,提供孩子動手練習的機會。比如說可以在生活區中提供大嘴動物和大嘴娃娃,小勺食物,孩子在給“娃娃”餵食的遊戲情景中反復擺弄這些材料,有助於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以及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。


  3)餐前談話,增強信心

  在餐前活動是我們會讓孩子念一些簡單、有趣的兒歌,並且可以讓能力弱的孩子進行兒歌朗誦,老師及時給予鼓勵“呦,你兒歌念的這樣熟了,待會吃飯一定非常棒。”這樣,兒歌的情境有了,孩子的信心也得到了肯定孩子一定吃得更香,更甜了。

保育配合主動性

  進餐前:佈置好餐桌,準備好餐具。為孩子創設一個乾淨、安靜的進餐環境,和帶班老師溝通好,整潔工作已經做好,什麼時候可以盛飯菜等。

  進餐中:觀察孩子的食量,引導孩子文明進餐、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;隨時提醒孩子不挑食、不偏食,不大聲講話等。保證孩子吃飯時的良好情緒。努力做到吃飯過程中,孩子情緒好,孩子食欲好,食量夠,孩子飲食習慣好,吃得衛生。

  進餐後:提醒孩子要吃好最後一口飯才能離開座位,並把餐具、椅子整齊地放在指定的地方。引導孩子養成飯後擦嘴、漱口的習慣。孩子進餐期間,保育老師不能打掃活動室,以免污染吃飯的環境。
源網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!

閱讀


arrow
arrow

    錦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